前言
中国臭氧技术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,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,应用领域不断拓展,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,达到了近几十年来的最高峰。这是我国从事臭氧技术与应用研究的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,饮水思源,为了记住为我国臭氧行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老一辈专家、学者,为了臭氧界同仁更详尽的了解我国臭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,为了激励我国新一代从事臭氧行业人员能够开拓进取,我们撰写该篇文章,供大家借鉴和参考。
在本文撰写的过程中,得到了魏兴义、李汉忠、王占生、周为民、黄曼青等老一辈专家的大力支持,并提供了大量的详细资料,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!
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较大,难免有疏漏之处,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建议、批评或提供更详尽的资料,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和整理。
解放前我国臭氧技术的应用情况
十九世纪初期,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,也把一些臭氧技术产品带到了中国,在某些水处理和空气杀菌等领域开始采用臭氧。
1928 年,英国人在天津建立“合记”蛋厂,开始利用臭氧对打蛋车间的空气进行消毒。
同年,由白俄工程师设计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中频臭氧发生器( 400Hz )并配备中频发电机,在厦门南普陀自来水水厂处理饮用水,供来往外国轮船、补给饮用水。该臭氧发生器为外管玻璃管,电极为铝合金。玻璃厚度仅 1mm ,加工 精密,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于 1938 年停止使用。
在此期间通过国外臭氧设备进入中国,中国的技术人员开始认识和使用臭氧,但对臭氧产生技术及设备制造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。
七十年代臭氧技术的状况
1973 年初,清华大学王占生,沈英鹏、张汉升等研制了卧式外置玻璃管系列臭氧发生器,相继在北京顺义环保厂、广东肇庆电子研究所、校内设备仪器厂等单位投产。
1974 年,张汉升与二机部二院、石油部炼油设计院合作研制成功变压吸附无热再生干燥器,臭氧系统的重要空气干燥处理设备达到设计、生产国产化水平。
1976 年 后,北京环保所马世豪、胡正操工程师,参照了美国 Tii 公司资料研究外管为玻璃管介质,高压电极为不锈钢管的立式臭氧发生器,在北京玉渊潭环保厂投产并应用于包头自来水厂饮用水处理等。
以上三各单位对臭氧发生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的开拓性研究,是中国臭氧技术发展的基石,技术成果相继在一些生产企业采用,在北京、上海、泰兴等地建立了中国第一批专业生产臭氧发生器的企业。
泰兴环保厂李爱成于 1980 年左右开始生产臭氧发生器及高速搅拌臭氧吸收机,技术上得到华东化工学院的支持,后又转让了清华大学技术同时生产两种类型的臭氧发生器技术,于80年代初也生产出了1kg/h的工频臭氧发生器。
在其后的二十多年中,国内化工、香料、饮用水处理及废水处理所需求的国产大产量臭氧发生器,基本上靠上海、泰兴两家环保设备厂来提供产品,为中国臭氧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。
1979年12月由华东化工学院研究、上海环保设备厂制造车载式臭氧发生和废水、废气、饮用水制备多功能系统,应用于系统废水处理、常用消毒剂解毒和战时饮用水供应(合作单位:海军东海舰队、南京军区、防化研究院)。
三、八十年代我国臭氧技术的发展
(一) 八十年代我国在臭氧发生技术方面的研究
1980 年 9 月本溪轻化工研究所研制陶瓷介质材料臭氧发生单元。
河北邯郸 718 研究所、宁夏大学、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发了“开式”臭氧发生器产品,应用于蛋果蔬易腐食品防霉保鲜、食品加工杀菌净化等领域。
1981 年,李汉忠教授担任清华大学通力臭氧研究中心主任,与黄曼青、黄元生等人一起,在原有工频臭氧发生器技术的基础上,开发了小型的高频臭氧发生器,其中空气源 25g/h 高频臭氧发生器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励。
82 年、 84 年,清华大学王占生,沈英鹏、张汉升等研制的 1kg/h 、 2kg/h 臭氧发生器进行了部、省级产品鉴定。该系列产品应用于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废水处理、北京燕山石化饮用水车间、东北等地多所医院污水处理等领域。其中 80 年代中期燕山石化水厂 5 × 1kg/h 臭氧设备,利用臭氧— —活性炭工艺处理密云水库源水。至今仍在正常运行。这是当时使用国产臭氧设备发生量最大的臭氧水厂,也是运行时间最长的臭氧水厂。
上海海医所丁南瑚与上海导航仪器厂合作研制板式臭氧发生器,并应用于海军舰艇日常用水的消毒处理。
(二)八十年代我国在臭氧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
80 年 8 月- 81 年 3 月,武汉中南研究设计院王克强高工研究臭氧处理医院废水,并在武汉职工医院建成处理站。
1983 年 6 月,中国海军医学研究所秦思昌、周凤贤等人进行臭氧处理有机磷农药污染水的试验,应用臭氧分别对含乐果、 1605 、敌敌畏三种废水进行处理,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,三种农药的去除率都在 90% 以上。
九十年代,随着矿泉水、纯净水臭氧消毒技术的推广应用,医药行业采用臭氧进行空气杀菌处理,以及小家用臭氧发生器的出现,对 以后 我国臭氧行业的 发展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日本株式会社尼可尼 1995 年在上海投资,成立上海尼可尼泵业有限公司,专业生产尼可尼气液混合泵,该泵适用与臭氧与水的混合,臭氧溶解效率高,为高浓度臭氧水的制取提供了可靠装置。
1997 年,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与清华大学通力臭氧研究中心合作,由孙广明、李汉忠、李宝化、龚婉茹等人参与,进行臭氧对水产养殖水处理方面的研究。
2000 年以后臭氧技术的发展
在臭氧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果
解放军第 309 医院王芳等人,研究蛋白胨对臭氧水杀菌作用影响,论证了水中有机物对臭氧的消耗及降低了杀菌效果。
镇江康尔、2024新澳门免费原料网大全(天龙是在原徐州国营“永久”牌灯泡厂改制后2000年研发电真空臭氧管,产品有立体内置式,外置式,移动式,卧式台式臭氧消毒机。永久牌灯泡是部优产品,93年在新加坡获得金奖。天龙牌电真空臭氧管独特配方,在暴风雨中试验仍可持续正常工作,运用这项技术寿命可达10000小时以上)。南京国立等企业,抓住我国制药行业 GMP 认证的机遇,开发了中央空调“内置式”、“外置式”臭氧发生器,对制药车间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,推动了臭氧在我国制药行业的应用。
2001 年,青岛亿海良种鱼培育中心、锦州达莲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分别与青岛国林公司合作,研究臭氧对水产养殖用海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,分别采用了 500g/h 和 200g。
2003 年五六月份,中国“非典”期间,北京工业大学病毒药理室主任李泽琳教授,在“ BSL-3 实验室”利用臭氧进行了灭活 SARS 病毒实验,对绿猴肾细胞接种的 SARS 病毒综合灭活率为 99.22% ,这是世界首例利用臭氧灭活 SARS 病毒的实验取得成功。随后,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《 SARS 病毒污染的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》,臭氧是其推荐的消毒剂之一。
结束语
在过去几十年中,我国的臭氧技术一直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下和自我摸索中发展,技术上相对保守,形成的思路难以改变。但面对国内外臭氧放生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,以及加入 WTO 后国外臭氧设备进军我国自来水行业市场,固有的观念必须改变,清醒的认识到与国外臭氧技术的巨大差距,增强忧患意识,加大科研力度、作好基础性工作。应从使用新材料、采用新工艺、学习新技术、拓展新领域等多方面入手,并引进年轻的、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到臭氧行业当中。希望我国臭氧行业的整体水平能够提高,从原有的手工作坊设备向现代化工业装备方向发展,从原有的概念宣传向数据规范、科学应用方面发展,从原来的追求短期效应向市场规范、行业自律方向发展。